2008年9月13日 星期六

清崎的致富觀第03講:兩極

這是自由的國度,你有選擇的權利,我早在小學五年級讀到哥倫布、馬可波羅和萊夫‧艾瑞克森(Leif Erickson,真正第一個抵達美洲的歐洲人,挪威航海家)…等偉大探索家時,就做出我的決定。我夢想追隨他們在世界各地的腳步,而我也真的效法他們去做了。差別是,現在我可以一面周遊列國,同時透過電腦察看我的持股,所花的時間要比哥倫布解開船隻纜繩還要短。今日的世界是個全年無休的市場,每天轉手的美金高達數兆,所以當我遇到正在求職、尋求加薪或者不知道如何多賺個幾塊錢的人時,都會覺得挺有趣的,他們顯然活在跟我不同的世界。如今一個人可以住在世界最偏遠的角落,卻仍然跟其餘地方的人做生意。 

生活在自由世界的人,可以選擇想住在怎樣的世界。我寧可盡最大努力跟上全球化的腳步,也不要像許多人那樣對著它生氣。大多數人都聽說過法國發生暴動,暴動的要求是工作保障;學生要政府制訂法規,嚴禁企業資遣員工。儘管我理解他們的憂慮和對工作保障的渴望,但我擔心這群年輕學子,恐怕是沒能活在這個新的現實狀態下。 

當人們問我該怎麼做,我建議他們到法國一遊,然後飛到紐約跟洛杉磯,接著飛到香港、新加坡、上海、印度,然後轉往杜拜,之後到布拉格、倫敦和都柏林,最後回家。這會是你花過最有意義的兩萬五千美元(或更少錢)。 

我在亞利桑納的一個朋友總是到歐洲度假,結果他接受我的忠告,到世界繞了一圈。等他回來,他說:「哇~大開眼界哩!真不敢相信世界上其他地方竟變動得快那麼多。香港和上海讓我目不暇給,如果美國的工作者了解亞洲工作者有多快、成本多低,就會明白自己有多混。至於歐洲,那裡的有錢人可拉風的咧,因為他們的運作要比多數美國人更全球。但很多歐洲工作者都處在黑暗時代,很多人不思進步,反而開倒車。」所以,到別的地方見識正在加速中的金錢世界,也就是所謂的全球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