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年僅32歲,卻擁有牛津、劍橋、哈佛、史丹福、哥倫比亞大學等知名學府頒發給他的十個碩士學位。
更令人驚訝的是,他從小就 是一個閱讀障礙症患者,他待過許多小學,但老師們都 放棄他。
於是班傑明的母親決定親自教他,經常帶他去參觀博物館和古蹟,成為他最好的啟蒙老師。
更令人驚訝的是,他從小就 是一個閱讀障礙症患者,他待過許多小學,但老師們都 放棄他。
於是班傑明的母親決定親自教他,經常帶他去參觀博物館和古蹟,成為他最好的啟蒙老師。
靠著母親讀書本與作業習題,班傑明不斷努力學習,他的作業也必須透過口述,再由母親或速記員記錄下來。 班傑明說:「我的生活經驗造就我今天的樣子。」
班傑明從小就了解到生命不該浪費或揮霍,為了生命的堅忍和希望,面對挑戰和克服差異性為一個很有力的動機。 現在的班傑明為了回饋社會,以及父母對他的栽培,每天花十小時研究,五小時教書,活出自我的價值。
班傑明從小就了解到生命不該浪費或揮霍,為了生命的堅忍和希望,面對挑戰和克服差異性為一個很有力的動機。 現在的班傑明為了回饋社會,以及父母對他的栽培,每天花十小時研究,五小時教書,活出自我的價值。
人出生不是自己選擇的,但卻可以選擇面對生命的態度,也因此造就不同的人生。其關鍵就在於學習與不放棄的態度,從平凡中變得不平凡。
班傑明的故事告訴我們,他的成功不在於獲得學歷的數量,而是背後的學力─學習力以及父母不放棄的鼓勵與愛。
班傑明的故事告訴我們,他的成功不在於獲得學歷的數量,而是背後的學力─學習力以及父母不放棄的鼓勵與愛。
為人父母或師長的人,要知道自己對孩子與部屬的影響,也唯有愛才能造就人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