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做對目標管理,打造高效組織 (第一講)
隨著中國大陸經濟快速發展,中國企業界在管理上也急起直追,積極向外取經。過去中國一向師法美國式管理,但近年來有鑑於美國企業界弊案頻傳,也開始轉向歐洲大陸學習另一種不同的管理,其中瑞士聖加倫大學管理教授、被彼得.杜拉克稱許為「管理學權威」的馬利克(Fredmund Malik),是最受矚目的一位。
馬利克認為有效的管理和其他專業一樣,都有四項要素:
原則、任務、工具和責任。原則將決定管理品質,而任務(tasks),則是經理人為了達到成效,應該或必須做的事。
管理的任務對於管理成效的影響甚大,這些主要的任務有五項:目標的管理、組織、決策、人員的監督、人員的培育。這五項管理任務是必要而充分的。
目標管理多半做不好,有一個主要原因,就是把目標管理變成複雜的官僚方案或制度。這種官僚化令經理人得花很多時間和文書作業,更糟的是,它往往導致以形式取代實質內容。我們真正需要的是正確的目標,不需要搞什麼目標管理方案或目標管理制度。
我建議「目標管理」應該被理解為「個人年度目標管理」,首先,我們要告知員工基本的大方向,並特別留意以下幾個原則:
一、只訂幾個目標,不要訂太多。目標管理大師彼得.杜拉克曾說:「有成效的主管先做最重要的事(first things first),至於次要之事,(……) 」,這後面的空白是什麼?我試過無數次這項空白測驗,大多數的人都會填上「second」,錯啦,正確答案是:「都不做」(not at all)!
我們必須毫無保留地接受這項管理智慧,我想以孩童般純真坦率的信念做此強調,因為,若不領悟此管理智慧,我們將永遠難以成為有成效的人。我們做太多本質上不同的事,全都是蜻蜓點水,沒有一件真正徹底完成,只有承諾和做半套,這將是我們到了一年終了時的境況。為何會如此難以只專注少數目標和少數事項呢?可能是因為這和一些國家普遍信奉的職業道德相背,人們仍然相信做得多就是有益,這是不正確的心態。
我們真正應該奉行的箴言是:真正有益之事是做對的事,並且把它做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