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培養做決定和獨立思考的能力。 不要伯失敗, 要從中記取教訓。
主動是有勇氣去做決定, 並旦採取行動。
如果我們讓對失敗的恐懼阻礙了採取行動的話, 就永遠不可能成功或是發揮所有的潛能。透過艱難的處境, 我們有所學習、變得更堅強並且成為更好的人。
我們都經歷過恐懼、焦慮和其他強烈的感覺。我們如何處理這些情緒, 往往就決定了我們是會變成一位英雄還是懦夫 一而這兩者只有一線之隔。某些情緒會使我們癱瘓, 對我們造成威脅, 使我們不能成為我們所能成為的人。當這樣的事發生時, 我們必須去對付那個感覺, 才有可能獲得成功。
「耶穌極其傷痛, 禱告更加墾切, 汗珠如大血點滴在地上。」(路二十二章44節)
恐懼、不安和憂慮甚至會讓人淌出血滴來,耶穌就曉得這回事。在最後的晚餐中,這位彌賽亞和祂最親密的門徒們聚集在樓上的房間裡,耶穌心裡很憂愁。 因為不論祂的心情是什麼, 都不是聖經勸勉我們「應當一無掛慮」中的那種掛慮,相反地, 那是一種很強的感受 ,而且那種感受會越來越強烈。
耶穌離開了樓上的房間,到客西馬尼園去禱告。那股「憂愁」、「不安」和「痛苦」感受更為強烈了。像梅爾﹒吉勃遜 (Mel Gibson)的《受難記:最後的激情》 (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) 這麼寫實的影片, 他都還刻意有所保留。耶穌的臉應該是面目全非的, 而且他的肋骨和脊骨很有可能已經露了出來。
然而, 耶穌所忍受身體上的疼痛,並不是祂最掛慮的事,祂面對的最大的問題是將與父神分離。就是地獄:完全地與神隔絕。要和祂的父親分開, 耶穌感到非常不安。誰不會呢? 祂會被鞭打十二個小時, 祂會為了帶給世人永生而承擔世人的罪,然後祂會造訪地獄。 耶穌如何預備自己去承受這種痛苦? 祂藉著禱告使自己更剛強,耶穌在禱告時汗滴如大血點落下的這個事實,表明祂得要花多大的心力去戰勝恐懼。
那實在是祂的肉體、撒但的試探以及父神的旨意之間一場可怕的競賽。 這場爭戰的結果記載在馬太福音二十六章39節: 祂就稍往前走,俯伏在地,禱告說 :「我父啊! 倘若可行, 求祢叫這杯離開我; 然而,不要照我的意思, 只要照祢的意思。」
就肉體而言, 耶穌不希望經歷這些痛苦; 但在祂心裡'祂希望遵行父神的旨意, 而不是照祂自己的意思去行。 耶穌這個更大的願望戰勝了恐懼帶來的癱瘓, 祂主動採取這世界所見過的最偉大的愛的行動; 在十字架上, 祂成為我們最偉大的救主。
【今日讀經經文】
路二十二章39~46節; 馬太二十六章36~45節; 約翰十三章21~30節; 排立比四章4~9節
【默想與分享】
1.你上一次嘗試新的事物, 但沒有成功是什麼時候? 那次的失敗對你有何影響 ?
2.描述在你生命中, 雖然當時你感到懼怕 ,但還是去做你需要做的事。
【立約】
我立下承諾, 要勇敢超越 我生命的限制, 發揮我最大的潛能。
(禱告)
「天父, 幫助我勝過生命中的恐懼, 給我勇氣去做決定, 並且採取積極行動! 謝謝你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