班德福(Bob Buford)在他的名著《人生下半場》(Half Time)中,提醒我們幾件重要的事:
檢視生命的中心點及優先次序。他作了個比喻;每個人的人生都有一個特別的盒子,裝了他覺得最重要的東西。檢視一下,你盒裡裝的是甚麼?對信徒而言,信仰和神是否你生命的中心點呢?
步入「下半場」,不一定需要轉換工作或投身的領域,關鍵在於改變心態、改變世界觀和重新規劃生活。
檢視自己真正的所長,找出最能發揮恩賜的事情,並留意條件上的限制,比如年事已長,未必適宜重新學習一種語言、去到前線的宣教工場;但可以在後方推動差傳、為事工募款。
多人在「上半場」中以專長所建立了的關係,都十分獨特和寶貴。若能在「下半場」善加運用,或許對推展神的國度大有益處。例如有些人擅長管理,有些人擅長投資策劃,有時他們不需完全轉換工作;但可分配時間,把這些恩賜用於天國的事工。
多人在「上半場」中以專長所建立了的關係,都十分獨特和寶貴。若能在「下半場」善加運用,或許對推展神的國度大有益處。例如有些人擅長管理,有些人擅長投資策劃,有時他們不需完全轉換工作;但可分配時間,把這些恩賜用於天國的事工。
發展第二曲線。很多人有多方面的興趣和專長,比如既是出色的專業人員,同時也擅長音樂。班德福的建議是:每個人在第一種事業、專長發展達至高峰前,盡可同時多培養另一些興趣和負擔;且最理想是在「第一事業」的曲線走下坡前,便開始發展「第二曲線」。就是說,即或人生未進入「下半場」,甚至未想作出轉變,便已有了準備。到「第二曲線」發展成熟時便會顯明,讓我們知道可以選擇另一些在餘生更值得投身的事情。
持定50/50的原則。就是定出比例,把個人或群體的資源(不論金錢、時間、精力),一半用於自己,一半服事他人。比如一個家庭只把一半收入留給自己,一半捐助他人。教會把資源一半用於自己,一半用於教會以外的需要。個人把一半時間繼續自己的專業,另一半時間協助推進一些回報不高,但有特殊意義和價值的工作。這是個不簡單的挑戰!一般教會能把奉獻的十分之一用於教會以外的事工已很不錯,把二分之一用於教會以外是絕無僅有的。但班德福提出,倘若信徒或教會群體更多人決意這樣實踐,將會為世界帶來許多真正的改變和衝擊。
接納伴奏角色。既然「下半場」是尋求意義而非追求功利,且是發揮第二專長的時刻,就當接納我們所扮演的角色可能不再是突出、顯眼的。做個在背後默默的支持者、推動者。就如交響樂團中的演奏者,常是為與整個樂團配合,甚至是讓其他樂器的音效更突出。
保持終身學習。「下半場」既然有機會涉足一些未必是過去所熟悉的新領域,因此保持終身學習是最佳的裝備方法。除了傳統透過教室的學習,現在還可透過多媒體如音像、錄像,互聯網等來學習。此外,參加會議、訪問、旅行、研討會等都是有效的學習途徑,能幫助我們在「下半場」活得更精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