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人常常是無法與自己和好的,特別是在這個講求速度講究競爭的年代,我們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,我們希望自己能力再強一點,做事速度再快一點,長得再英俊一點,臉蛋再美麗一點,說話再流利一點,國際觀再多一點;人也常常無法與人和好,我們與他人的關係,總是隔著一層假面具,見面會打招呼,卻從不讓人進到我們靈魂的內室,也不敢把自己的恐懼、擔憂與人分享,更不敢真正放開心胸接納別人與自己的不同,給予他人完全的包容,因為過往的接納與包容,已經帶給我們太多的痛苦。
人與土地更是無法和好,這還不只是環境污染問題,更包括了我們與自己的家鄉,與我們的傳統之間是否能夠和好,因為現實問題,我們需要更新、更好的東西來幫助我們求生存,傳統不能換飯吃,土地的價值只剩買賣。
人與上帝的關係一樣是支離破碎,我們內心對上帝充滿憤怒,責怪祂為何不把我們生得好一點?不把我們造得更有能力一點?不保護我們能在與人的關係中永遠不用擔心受傷害?也不賜給我們力量,守護我們的土地,…!
基督教的聖經,談的一樣也是和好這件事。從創世記上帝創造了亞當夏娃之後,人就不斷地開始與自己與他人與土地,最終乃至於與上帝分離。這一切都反映在亞當夏娃吃了善惡樹上的果子這個故事上,因為吃了善惡樹,他們有了判別善惡的能力,可是這個善惡並非是從上帝而來的善惡,而是他們從人的角度出發,所以為的善, 和所以為的惡,他們用自己的善惡觀來評判自己、他人、土地、上帝,一次又一次在上帝的創造裡用他們的善惡觀製造分裂,這分裂最終導致的只會是滅亡。
挪亞方舟的故事告訴我們,當我們用自己的善惡觀來劃分你我,給予評價,最後導致的便是人與人的分裂,這分裂將引來如洪水般的災難,只能靠我們與上帝和好,與自 己和好,與人和好,與世界和好,方能渡過。
這樣的和好,便反映在挪亞遵從上帝指示造方舟(與上帝、與自己),甚至不怕他人眼光、勸人悔改不要再製造分裂 (與他人),以及最後與各種動物一同進方舟裡度過(與土地)等等的描述中。挪亞故事的最後,是一道橫跨天際的彩虹,上帝透過這個彩虹與人立約和好,透露出和好才是人類惟一的希望。
而正如「彩虹」,是電影《海角七號》裡面,非常重要的一個符號;同樣地,「和好」,也是《海角七號》裡一個非常關鍵的主題。
《海角七號》是一部動人的電影,每一個場景、每一個人物,甚至包括每一首歌曲(《野玫瑰》的 被刺傷也要採、《國境之南》的膀臂、《無樂不作》的世界末日倒進狂熱,都在訴說著如何與我們自己,與我們身邊的大地和好,這樣的和好不容易,因為我們要先面對我們最不敢面對的自己內心,與過去所受過的傷害、過去嚐過的失敗,一個一個和好,方能有力氣往外延伸,與他人和好,與土地和好。
《海角七號》海報上,有這樣一段文案:「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封寄不出的情書,不管是寄到天涯,還是……《海角七號》」,的確,我們每個人的心中,都有著某種濃濃的情意、濃濃的思念,我們多麼想把這些東西寄出去,寄給那個同樣也在我們心中,但是卻因為過往各樣傷害與挫折,如今用高牆偽裝掩藏起來的脆弱自―那裡,是我們每個人的「海角七號」,一切生命「和好」的開始。而上帝,也正等在那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