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12月29日 星期一

新2009年「正向思考術」

台灣人愛許願。根據今年初AC尼爾森一項調查結果顯示,亞太地區是僅次於拉丁美洲最愛許新年願望的地區;而台灣人有七七%許下新年心願,其中又有九七%的人表示會遵從並努力實現新年新期許。其實,除了努力和運氣,新的一年要實現心願,只要轉個想法,就能心想事成。

提倡「正向心理學」(positive psychology)的賓州大學心理系教授塞利曼(Martin Seligman)早在一九八八年的研究就曾對美國泳將麥特.畢昂迪(Matt Biondi)做過實驗。實驗是故意請教練對隊上謊稱畢昂迪表現不佳,但畢昂迪不受影響,保持樂觀,當其他隊友表現失常時,他表現反而更出色。這種樂觀的特質,使他在當年奧運前兩項比賽被第二名超前的壓力下,仍拿下接下來的五面金牌。
樂觀的態度還與健康有關。一篇在梅約醫學中心論文集的研究發現,北卡羅萊納大學在一九六○年代評估六九五八位成年人的樂觀程度,然後四十年後,發現最悲觀的一組的死亡率,比最樂觀的一組,高了近四二%。此外,研究還發現正向的態度能啟動身體的免疫系統,甚至能降低血壓、減少焦慮。
儘管在某些情況中,心理學家認為悲觀謹慎的想法能提醒可能的風險,讓人預作準備;但理性而有邏輯的正向思考仍不容忽視。從認知、情緒和行為下手,為自己創造正面的循環和連動,新的一年,就能「想出健康,想出快樂」。
1.情緒面
和信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吳佳璇發現,有的人不習慣察覺自己的負面情緒,或者文化上要求壓抑,而不懂得偵測自己的負面情緒。政大心理系副教授楊建銘建議,不只要學會「偵測」到負面情緒,還要能找到發洩出口,例如大叫、大笑,甚至是看喜劇、與人談談等,都有幫助。
2.行為面
正面的行為會刺激正面情緒。楊建銘建議要多做「接觸世界的行為」,走出自己侷限的世界;或多做「滿足需求的行為」:如吃一點甜點、睡一個好覺,這些正面行為都能引發正面情緒和想法。以正面的印象和語彙在腦中挖掘出正面的路徑,不分心去想其他情境,專注投入在練習或準備上,自然也就提高了成功的機率。
3.認知面
詹佳真指出,負面思考的人有三項特徵:第一,覺得自己是失敗者,對自己否定;第二,對別人否定,認為別人對自己的失敗一定幸災樂禍;第三,全面性、整體性的類化,認為這次不成功,將來,或者做其他事也不可能再有改善。
有了正向樂觀的心理,一年之始所許下的願望就容易達成就能心想事成。